(一)招生选拔
【学位授权点研究生报考数量、录取比例、录取人数、生源结构情况,符合专业学位特点的招生选拔机制,以及为保证生源质量采取的措施】
本学位点为了保证生源质量在研究生招生选拔中采取了笔试+面试方案,改革招生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现场咨询、讲座、论坛、网络宣传等多种宣传方式宣传学校、学院的优势和特色,不断提高学校、学院在考生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学位点始终重视复试环节,不断完善复试把关环节,严格把关,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确保优秀生源脱颖而出。依据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设计和安排复试科目,加强面试环节,特别是加强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实行120%的差额复试,提高合格生源的复试比例,扩大选拔的空间。复试环节全程录音、录像,确保复试环节公平、公开、公正。提高调剂生源质量,优化生源结构。根据当年国家划定的分数线, 进行分数测算,及时公布调剂基本条件及信息;加大调剂生复试比例,规范调剂程序,合理安排调剂报名时间及复试工作,及时公布调剂考生录取结果。
(二)思政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课程思政、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生党建工作等情况】
学位点组织师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学校党委要求和《外国语学院“三全育人”建设实施细则》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及时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工作,获批校级“课程思政”改革试点示范课3门。开设形势政策课,发挥课程育人主渠道作用。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制定《外国语学院意识形态及新闻宣传工作细则》,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学院官网和官微建设管理,按程序严格把关。建立反邪教协会,举办1次《宗教信仰与党的宗教政策》讲座,6次形势政策报告会。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和主题教育,引导学生学党史、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发展党员10人左右,学生中党员占 12%,俄语党支部被评为校级“最强党支部”。
(三)课程教学
【本学位点开设的核心课程及主讲教师。课程教学质量和持续改进机制、教材建设情况】
本学位点开设核心课程共有15门,主讲教师共计40余名。根据培养方案与学科发展需求开设了一系列课程,其中核心课程授课教师具有高级以上职称比例为100%,每门课程可以授课教师数量2人以上。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比例达到90%。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管理文件完善,教学档案、试卷等资料装订、保存完好。教学课堂秩序良好,依据问卷调查,学生总体满意度达到90%以上。教学秩序良好,学生到课率平均达到95%以上。
课程建设注重前沿引领、方法传授和思政元素。重视通过翻译经典理论构建、关键问题突破和前沿研究进展的案例式教学等方式,强化研究生对创新过程的理解。学位点加强对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支持服务,聘请校外行业导师开设《科技翻译》和《外贸翻译》等专业选修课。构建研究生课程学习支持体系,为研究生提供个别化的学习咨询和有针对性的课程学习指导,开展各类研究生课程学习交流活动。加强教学服务平台和数字化课程中心等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融合发展创新实践”、“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亚语言资源中心”等跨学科、跨学院合作,对课程学习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
学位点大力开展教材研究,注重对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和教材内容更新的研讨,对统编教材和自编教材使用、交流的分析总结、质量评估和优胜劣汰,及对国内外优秀教材的研究和推荐评价;严格加强选用管理和选用程序,对教材的规划、选题、编审、出版、选用、推荐、质量跟踪调查与信息反馈等环节的全面质量管理;建立教材资料案例库和教材样本库,及时掌握教材编写出版的信息;加强教材质量评估、教材评优和推荐工作,加强对优秀教材的宣传和推广。
(四)导师指导
【导师队伍的选聘、培训、考核情况,行业产业导师选聘,研究生双导师制情况,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制度要求和执行情况】
学位点的导师队伍选聘严格按照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内蒙古大学关于制定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的指导意见(修订版)》、《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实施办法(学术)》等文件精神执行,重视师德师风。实施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全过程管理,导师每年各类培训人均2次,每次16学时。按照师德考核和年度考核实施方案并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和学院实际情况,进行考核工作安排。学院制定了导师指导研究生工作对照清单和时间表,严格落实和监督指导环节。实践基地实行“校内导师+行业产业导师”双师型联合培养机制,日语采用“国外实践”以及俄语采取“顶岗实习”的模式。2021年新增硕士导师1人,内蒙古尚贤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行业导师6人。
(五)实践教学
【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实践教学,产教融合培养研究生成效,包括制度保证、经费支持,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情况等】
学位点资助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实践、实训,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在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面,实行“实践+就业”的创新模式,使翻译硕士获得了实践训练;部分学生留在了合建单位工作,同时解决了翻译实践实习与就业。实践教学密切结合产教融合培养,采取以“基地实践”+“学院推荐”为主的多途径并举的实践方式,在实践基地或学院推荐单位的实践导师指导下开展专业实践,已建基地均配备了专业实务能力强的行业企业参与人才担任实践导师。通过答辩严把专业实践关。针对学生提交印有签章的标准化专业实践报告,选聘校内外行业专家组成专业实践答辩考核组,对专业实践的工作量、综合表现及实践单位反馈意见等给予等级评价,并将专业实践成绩报校研究生院备案存档。4位校外行业导师参加学生实践答辩并参与学位论文指导工作。
翻译实践能力显著提高,考取多个翻译资格证书。日语笔译1人获CATTI翻译一级证书,11人获二级证书,20人获三级证书。第四届“人民中国杯”日语国际翻译大赛1人获三等奖;第三届全国专利翻译大赛4人获优秀奖;首届CATIC杯全国口语大赛中1人获全国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和1人优秀奖;首届CATIC杯全国翻译大赛获一等奖3名;首届CATIC杯全国传译大赛获二等奖2名,三等奖1名;英语笔译刘艳艳获第九届(2021)必和必拓澳大利亚研究讲席教授项目翻译比赛中一等奖;第五届普译奖全国大学生翻译比赛中获二等奖2名;学生作为第一完成人在国内外各期刊上发表如《认知隐喻视角下悼亡诗爱情意象英译研究》等论文共3篇。
(六) 学术交流
【研究生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的基本情况,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情况】
学位点大力鼓励学生通过线上学习等方式进行学术、实践交流与研究,1人赴海外学习交流项目,参加国内各类会议线上线下发言交流13人次。内蒙古大学与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国立大学学术交流与合作基地到目前已接受 20 多名实习实践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胜任跨国公司的业务,为进一步的考博学习深造以及跨国公司的就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俄语语言文学2020级杨姿同学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赴俄罗斯普希金语言学院交流学习。
(七)论文质量
【体现本专业学位特点的学位论文类型(如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艺术作品等)规范、评阅规则和核查办法的制定及执行情况,强化专业学位论文应用导向的情况。本学位点学位论文在各类论文抽检、评审中的情况和论文质量分析】
本学位点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内蒙古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规程》、《内蒙古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要求》、《内蒙古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工作办法》等文件精神,制定了学位论文写作规范、评阅规则和核查办法;在论文完成过程中坚决执行,实行零容忍制度,强化学术性学位论文的科学性和理论应用价值。增加研究生学业考核环节步步监督,延长考核链条,推行学术论文撰写、期中考核、期末考核、实习实践、社会服务评价、行业评价等方式。教学质量监控实行学校教学督导、学院教授委员会、系部导师组、导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共同参与的“六位一体”闭环式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区外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下专家评审库,包括29个单位的百余名知名专家,从选题到开题、外审、预答辩和答辩进行全程监督。评委提交反馈报告,每年7月进行工作总结。论文外审采用双向匿名评审制度,学位论文以应用导向的翻译实践报告为主,少量研究性论文和试验型论文,完成质量较高,尚未出现问题论文。
(八)质量保证
【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加强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强化指导教师质量管控责任、分流淘汰机制等情况】
本学位点为保证学位授予质量,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学位〔2014〕3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的通知》(学位〔2014〕5号)、《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办法(试行)》(学位〔2014〕2号)等文件的规定,结合我校和本学位点实际,制定了导师指导研究生工作相应制度、对照清单和时间表,严格落实和监督指导环节。完善学位质量保障和监督体系,落实导师负责制与强化导师组的责任,强化指导教师质量管控责任,从选题开始实现分流淘汰机制,减少或杜绝“存在问题学位论文”。加强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完善学位论文预答辩、答辩和答辩后强制修改制度。实行学位论文答辩后二次管理制度,并由导师和导师组长负责监督落实的制度。拒不修改论文的,导师组有权拒绝提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
(九)学风建设
【本学位点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开展情况,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情况】
本学位点从促进学风建设的角度,一是设立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学风建设方针;二是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学校制定的相关制度主要包括《内蒙古大学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内蒙古大学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和《内蒙古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检测暂行办法》等。上述规定为本学位授权点的学位论文管理工作引领了方向,本学位授权点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实施学位论文管理工作,层层把关,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尚未发现学术不端行为。
(十)管理服务
【专职管理人员配备情况,研究生权益保障制度建立情况,在学研究生满意度调查情况等】
学位点严格按照《内蒙古大学全日制研究生管理规定》《内蒙古大学学生申诉处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保障研究生的权益。学位点设有教学秘书、班主任和专职辅导员共7名,各级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齐全,责任明确。学位点建有档案专柜,研究生培养过程信息完备、档案管理合理,方便以后的查找和审核。学生会设有权益保障部,维护广大学生切身利益,组织策划活动,管理物资,处理同学们的投诉。与学校后勤相协调,保障学生尤其是在疫情状况下的学习、生活权益等救济制度,搭建起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桥梁。在校研究生对导师、学科团队、学院的满意度较高。据最新462份调查问卷反馈,非常满意占38.5%,比较满意占42.7%,一般占16.6%,不满意仅占2.1%。
(十一)就业发展
【本学位点人才需求与就业动态反馈机制建立情况,人才需求和就业状况报告发布情况,用人单位意见反馈和毕业生发展质量调查情况】
本学位点认真贯彻落实人社部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和本校等诸多相关政策的指示,将毕业生就业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学位点人才需求与就业动态反馈机制的建立,主要依靠校内外多方合力。校内由校领导带队开展“访企拓岗”,学院党政领导、导师班主任、辅导员结成包联制度,对毕业生进行即时追踪调查,通过毕业生反馈行业前景及风险等信息。校外则建立用人单位跟踪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另外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辅助校内校外进行毕业生就业的跟踪反馈,提高反馈过程的效率和反馈结果的准确性。对于人才需求和就业状况报告发布,学院领导、导师和研究生班主任定期召开会议对就业进行相关指导与服务,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及时发布就业信息。
本年度毕业生共计有136人,学位授予毕业生为135人。截止到2021年12月1日,各专业硕士班的就业率为43%,学综合就业率为59.5%。毕业生就业辐射面较广,主要去向为教育系统和机关单位,约占全体毕业生79%,其他毕业生分布在国企事业单位以及国家基层项目,约占18%。签约单位性质较为集中,主要集中于教育系统和其他事业单位。签约单位地域分布也较集中,在自治区内约占80%以上,东部地区占10%左右,西部地区较少。毕业生发展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日语和俄语笔译毕业生就业集中在与本专业相关的翻译公司,部分学生就业单位分布在国有企业,私有企业以及三民企业。
本学位点一直重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培养质量的反馈,将用人单位作为毕业生质量测量主体,定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从反馈的结果看,用人单位对本学位点培养的毕业生的满意度为90%以上,认为该学位点的毕业生在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教学技能以及适应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自我表现能力和应变能力有待加强。
毕业生质量
总体就业情况
就业情况统计(人数及比例)
类别
毕业生总人数
学位授予人数
就业
未就业
初次就业率
(系统生成)
从事本专业学位
相关工作的情况
签订协议
升学
自主创业
其他
学校
填报
问卷
调查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136
135
56
2
0
0
77
15%
135
0
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分布(人数及比例)
类别
机关
事业单位
企业单位
其他单位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0
39(69.6%)
8(14.3%)
9(16.1%)
毕业生主要去向: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育局
就业单位名称(支撑信息填报生成)
国家基层项目
0
地方基层项目
0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育局
18(32.1%)
鄂托克前期上海庙小学
2(3.6%)
北京师范大学包头附属学校
1(1.8%)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五、服务贡献(一)科技进步
【科研成果转化、促进科技进步情况】
(二)经济发展
【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三)文化建设
【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情况】
本学位点从内蒙古在中蒙俄经济走廊、东北亚经济文化交流和“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所处特殊的地缘政治战略布局出发,积极发挥多语言服务优势。依托“部省共建”机制,深度整合翻译资源,打通高校与政府、翻译之间的合作通道,形成富有张力的语言翻译服务模式,服务国家和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战略需求,在促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方面,做出如下贡献:
一是突破性翻译成果,服务国家需求。完成“内蒙古档案馆日侵档案资料翻译与校对”四期项目,对于揭露日本侵华行径具有不可辩驳的史学价值。二是发挥智库作用,服务国家民族语言战略。内蒙古党委办公厅采纳咨询报告“‘一带一路’倡议下俄语翻译人才培养建议”。完成教育厅委托“十四五”翻译人才培养《内蒙古大学翻译人才队伍建设(2021-2025年)实施方案》,内容包括中译外高端翻译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和实施办法,全文近五万字。《方案》建议内蒙古外事系统与高校深度合作,统筹全区翻译力量长效合作机制,建设全区翻译人才交流共享和调配平台,建立动态区内外资深翻译专家和知名学者构成的专家委员会和高端翻译人才库。三是加强翻译研究与实践的产学研转化能力。新增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项,其中“人工智能翻译平台设计及其在《英汉互译》教学中的应用”和“人工智能在英汉互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重在开展MTI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及协同产学研人才培养。四是提供语言服务,高质量完成国家、自治区和市级部署的翻译工作。2021年5-12月完成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牵头的“呼和浩特东站外语标识标牌词条整改”和“老牛湾景区外语标识标牌英文译写整改”工作;完成《呼和浩特市吸引人才政策10条(试行)》翻译任务,完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呼和浩特”号导弹驱逐舰舰上宣传片《中国呼和浩特》翻译任务。
五是服务西部民族边疆,培养高端翻译人才。学位点是中国译协理事单位,并担任世界翻译联盟办事处单位、内蒙古翻译工作者会长单位,与日本九州外国语学校、卡尔梅克大学等俄美日国家的多所高校与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选送优秀学生赴海外翻译培训与实习。六是学位点将科研与服务地方经济相结合,以创新创业项目成果助力地区发展。课题“内蒙旅游景点英文翻译规范性研究”聚焦于内蒙古自治区旅游景点英文翻译,有利于更好展现内蒙古形象。学位点与内蒙古运筹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文旅厅等企业机构合作,以实习基地的方式,一方面锻炼培养人才、提升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同时服务有关企业部门,促进地区发展。毕业生就业单位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陆军防化学院、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冶内蒙古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和地方政府部门等,在实际工作中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七是服务文化建设,重视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通过承担国家社科中华文化外译项目和自治区社科项目过合作翻译国内外优秀作品的方式,向外宣传我国优秀文化作品。中华文化外译项目《匈奴传》和国家后期资助成果《翻译、概念与经济——严复译研究》结项成绩良好。2021年《东胡史》入选中华外译项目选题名单,继《匈奴通史》后第二项潜力课题,培育《中国元朝科技史》汉译英申报课题。同时引进翻译国外优秀成果《没错,你也能创新》、平野启一郎著《高濑川》等,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做出贡献。